生活趨勢往往讓人始終處於精神緊張狀態,而希望能放鬆與冷靜思考或是充分休息放鬆的環境,至少必須具備寧靜的條件才能得以致遠。無奈多數居住於都市大環境的建築物裡如同大型鴿籠,挨家挨戶上下左右的連貫成一體。很多鄰居間很多不相往來視同陌路,但是卻經常因他人的生活習性差異所製造聲響噪音,讓自己所居住的窩得不到應有的寧靜。

噪音應該是屬於自己不喜歡與無法接受的聲音,它涵蓋範圍包羅萬象自有感的震動至高頻的刺耳。通常震動的狀況在一般環境較為少見,其感受方式以赤足踩在地板或手掌接觸牆面,如果感覺到有震動時則為低頻共振狀況。此類共振多數是機械之類的運作所造成,如馬達或壓縮機等等。

通常噪音是自己的聽覺能感受到卻又無法接受的聲音,它來自於四面八方。所以生活的硬體設施需要牆,天花板,地板,門與窗等去隔離聲音。基於個人所需隔音品質不同往往許多既有的建築物無法滿足所需,因此必須另外求助於相關專業產品予以彌補其缺失。

噪音是無形的只能以自己的耳朵去感受,它肯定是其來有自的以某一路徑進入室內如門或窗的周邊等處。當然如果音量達到某種程度或是低頻聲音可能會穿透門或窗,甚至於牆面或地板等。因此需要改善噪音的情況應該要先判斷噪音的傳導路徑,至於其主要路徑的判斷則必須如同[抓漏]般找出其源頭,然後對症下藥這樣才能有效的改善。

判斷聲音是否由門或窗的四周縫隙進入室內?比較簡易的DIY測試是在關上門或窗後,以軟管或是吸管作為聽診工具,一端靠近門或窗的四周縫隙另一端則靠近耳朵聆聽(管狀體避免深入耳朵內部以免受傷),這是最經濟又有效的DIY檢測方式。

當了解噪音的傳導路徑後則需找正確又合適的隔音或氣密材料因應才能改善。然而市面上有非常多所謂的吸音X或是隔音X等相關類似產品,但是消費者對於此類的商品認知有限,往往只以其字面意思相信其功能或是憑廠牌或知名度,如此判斷有點類似瞎子摸象般。殊不知隔音或氣密也是有客觀的條件依據可參考,如同一般商品有CNS或UL或ASTM的相關認證。因此專業產品的說明肯定是有詳細的規範說明與通過相關政府機構的測試編號供消費者參考,其品質對於消費者才有所保障。

 若對隔音處理方面有所不了解之處,歡迎來信諮詢~sealgap@gmail.com 洽林先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寧靜致遠 的頭像
    寧靜致遠

    sealgap1的部落格

    寧靜致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